2005/12/1
有一個痲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,跪下來求他說:「只要你肯,你能夠使我潔淨。」耶穌動了惻隱的心,伸手摸他,說:「我肯,你潔淨吧!」他身上的痲瘋立刻離開他,他就潔淨了。 ...馬可福音40~45節
SARS、禽流感與痲瘋病這三種疾病都具有一個相同特點:具有傳染性,不可諱言的,只要聽到這三種中的任何一項疾病都會令人退避三舍,當然,我也不例外。
在兩千多年前,只要患有痲瘋病,這人的宗教、社交生活幾乎賭定會結束掉,或許有人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,但別忘了,在兩千多年以前宗教生活是社交生活的重心,被拒絕於會堂之外的人,就注定遠離人群、被排擠於人群之外,孤單而痛苦的吶喊不會有人聽見,且當時的人認為唯有透過祭司才可以與上帝溝通,這樣一來真的是「心酸無人知」,然而在馬可福音40~45節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相當不可思議的事:耶穌摸了那位痲瘋病患,這個動作在我看來代表了兩個意思:
第一,代表全然的接納。
第二,代表真正的關懷。
當生病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聽到說:「加油喔!要趕快好起來…。」
當挫折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聽到說:「沒關係,失敗為成功之母…。」
當失戀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聽到說:「喔拜託!!哭什麼,男子漢大丈夫何患無妻…。」
但是,我們似乎常會忽略一件事,情緒的宣洩所代表的真正意義是什麼,「笑」表示高興,「哭」表示悲傷…,當然,你一定不以為然,我們常會認為我們瞭解這些情緒,但當我們身旁出現這些情緒表現時,我們常以一些不關痛癢的語詞參與其中。真的很可悲,朋友高興的時候我們極不願和他們一同歡笑,朋友深陷痛苦的時候,我們更不願意和他們一同哭泣,相反的,別人的痛苦,會使我們內心感到快樂,別人的快樂,會使我們內心感到嫉妒。
但耶穌做了一件我們不常做的事:他伸手摸了那位痲瘋病患,他將自己暴露於被傳染的危險之中,當然,這也代表了萬一他被傳染,耶穌就會像那位痲瘋病患一樣被逐出會堂,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,耶穌全然的參與了那位「被拒絕的人」的生活,這很令我感動,當SARS正流行的時候,其實我懦弱到不敢到補習班上課,我拒絕和陌生人一起搭乘公共運輸工具,當然我更拒絕到醫院擔任任何有意義的工作,我只是躲在家裡「虔誠」的為著火線上的醫護人員禱告,求神能幫助他們,其實這樣的基督徒真的配稱做是基督的追隨者嗎?這樣的禱告會是禱告嗎?耶穌在這樣的事件中會只是求神幫助而以嗎?還是會帶著十二個門徒連夜趕上台北到需要他的地方去?其實馬可福音40~45節有很明顯的答案。
我一直覺得我很理性,但我理性背後真正的因素是「旁觀」,我一直是一個旁觀者,所以我很快就會知道整個事件的是非對錯,但這也給了別人對我的一個印象:冷漠。誠然,相對於耶穌的熱情我是冷漠的,這也是我所應當學習的,熱情、熱情、熱情。
今年,禽流感似乎有爆發的趨勢,而且不幸的,我家是禽鳥養殖業者,真他媽的該死,怎麼會這樣呢?這又是另一項試煉嗎?當然,我不知道,我所知道的是我成了那位「被拒絕的人」,和朋友吃飯的時候,總是會聽到說:
「ㄟ,XXX,禽流感對你家有沒有影響啊?」
「媽的!!白癡喔,當然會有影響啊!」內心吶喊著。
「應該有吧!」表面回答著。
…
一堆有的沒的蠢問題陸續被問著,但,親愛的朋友啊!你們難道不知道我這時最是需要你們的關心、接納及具體建議而不是憐憫的眼神!!這樣的眼神及說話的口氣會深深的傷害到我,或許是處女座個性的關係,我非常的敏感。
傳染病總是令人退避三舍,不管曾經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一樣,但我想人絕非是聖人也不是蠢人,第一反應其實只是代表著基本的人的本性(生的慾望),其實真正被我所注重的是在於接下來的反應,真正的朋友或說真正的關心會強迫人改變生的慾望,會迫使著我們對彼此付出,超越對生的渴望,就如聖經上所說:「對朋友最大的愛莫過於死亡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或許就是如此吧!
愛其實是一項永遠的功課,從初生純然的接受到後來純然的付出,人一直在學習也一直在成長,然而,這樣的功課卻不是大家都願意學習的,很多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便放棄這樣的功課,甚至以傷害的角度去實現他所謂的愛,這樣的愛有時卻受到贊同、鼓勵,舉個例子:媽媽是愛你的,只是現在的時機真的很不適合你的出生,純真的你,出生在這危亂而骯髒的社會實在很不好,所以,我只好把你拿掉了,不要怪我。這是愛嗎?還是很單純的自私呢?常常會有人將愛擺在嘴上,但,他的愛是純然的愛嗎?還是另有所圖呢?
藉口太多,多到已經分不出什麼是真實,什麼是謊言了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